我一直都告诫自己,要有空杯心态,要保持好奇心,多做破圈交流,打破自己的思维局限,不要被思维惯性所误导,周末,我就再次被冲击了一波。
一直以来,我都知道做店群可以赚钱。但是,我也一直以为店群过了风口期了,一天赚几万几十万的日子早已过去,现在能够月入十几二十万就差不多了。
因为测试成本低,我觉得有利于我们内训社一些资金不充分的学员,为此,我也让我公司的人测试了一下这个模式。不过操作不熟练,一周上了80几个品,倒也出了20几单,但是也是真心累,一单五块十块的利润,对于做惯了蓝海高客单模式的我们而言,简直是痛苦。而且,我觉得这种模式的天花板太低了,扎实做好传统电商运营的基本功更有前途。于是,我们就放弃了。
可是,我没有想到居然有人能把店群也做到极致精细化,月利润过百万。
物理惯性同样存在于人的思维模式上,做惯了淘宝蓝海,天然对于店群操作有抗拒情绪。
周末和一个做店群的电商人聊了一下,他们公司40多人,20多个淘宝C店,月利润过百万,不用质疑真实性,看了后台数据的。
其实操作也很简单,他的模式就是大多数店群的模式,没有什么标新立异的东西,但是和其他店群的区别在于他对于细节上的执行力。
他的思路我们大多数电商人都能想到,尤其是店群人,都想到了这个方向,其实并没有太大的新意。找词,选词,分析市场,找产品,采集数据,过滤数据,标题制作,定价,上传产品,运营,下单,优化,打造小爆款,维护...
但是,门槛就在于细节。
1、运营层面:蓝海+店群+精细化
2、管理层面:标准化流程+数据化管理
总结就是:作为一个传统的店群人,积极学习传统电商的运营方法,掌握底层逻辑,集合蓝海战略,打造单店产出超高的店群;同时通过打造极致的标准化操作流程,让公司员工实现傻瓜式操作,通过数据化管理,驱动多店管理,最终实现裂变复制。
就好像许许多多的电商卖家,都知道要做蓝海一样,但是却没法做好细节。而我们死磕蓝海,把淘宝蓝海的定义精细化、选品方法丰富化、做款方法细致化、所有路径都追求标准化、极致化,甚至标准到店铺名字怎么起我们都总结出规律出来。
方向大家都知道,唯有细节可以将我们拉开差距!
其实关于他的成功,那个大哥只要给我大概提一下,我就能猜出他的大概操作思路和模型,因为我们自己其实也曾短暂做过店群,单店做到过月入几千过万。
但是这背后,真正的壁垒,是他没有给我细说的,他的运营层面的细节东西。选词是要多少日搜人气的,支付转化率多少,多少在线商品数的,商城占比多高的;过滤数据是如何过滤的,如何避免实拍图、品牌产品的;定价是如何定价的;如何选择潜力款的;小爆款该如何来打造...
我的淘宝蓝海模式其实是遵循传统电商的基础落脚到蓝海产品上,将两者结合在一起,并专门针对这种结合性的模式下狠功夫,真功夫,这背后其实有很多细节的;而这位大哥其实也是把传统电商的运营逻辑叠加在店群的基础上,最后根据再把两者的结合体上深挖,细挖细节。
我一直以为店群都是没有技术含量的,所谓的店群精细化运营无非最多也就是稍微改改标题,改改图,刷个动销。结果,真的只是我以为。
人外有人,山外有山,有时候,多出去看一看,挺好,保持谦虚,克制浮躁。
少傲娇,少批判,少否定,多听多看多思考,多想多做多总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