动销一刷,帕拉梅拉。
千牛一响,黄金万两。
违规一抓,回家种瓜。
精细化的冲锋号,已经吹响。
回顾:
·采集,大量复制他人店铺商品…
·裂变,重复铺货…
·拉上下架…
···
每一次一个玩法被官方重视以后,都一个明显的标志性口号「精细化的时代到来了」
这次动销,整个过程还是挺有意思的。
一开始,少量人在刷,大量人在观望。
然后,一群人上去刷。
最后,99%做店群的都在刷。
天猫先释放了一组信号,48分清退。
紧跟着,回过头来收拾C店。
从一开始的一个月开一次奖,到1周开一次奖,再到不规则开奖,刷了就抓。
近1个多月「开奖」成了店群人频繁提到的一个关键词。
更搞笑的是,官方在不断的调整开奖时间与开奖频率。
以前是早上、中午、晚上、都是饭点开奖,仿佛官方的工作人员在说“刷?还刷不了?我让你们饭都吃不下…”
人的潜能是无限的。
大家已经适应了饭点开奖的节奏,选择了吃完饭再回头看,有的甚至改变了自己的生物钟,11点的时候,午饭已经吃完了。
人的潜能是无限的。
官方的工作人员也知道了大家麻木的事实。
改变了策略,在策划一个更嗨皮的开奖方式。
那就是2020年8月25日这个牛郎与织女见面的浪漫时刻,为店群商家送上一份B类48分且爱意满满的礼物。
那天炸锅了。
事后据不正规八卦统计,在近6年中在情人节这天选择分手的情侣中,2020年的数据飙升,其中占比最高的是做店群的。
(这里我TM要说一句,做店群的真不容易。)
然后就到了现在这个阶段,即时开奖的模式。
就像刮刮乐,只要你现在参与,即时给你反馈。
仿佛官方也感觉到了玩家们,对于统一开奖的机制并不是很喜欢,那就索性来点更刺激的。
------------至此,所有的动销店铺都已经凉凉了。
我觉得这个过程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,我看到的几种不同类型的思考问题的方式。
一、只观望,没有参与的,看别人发爆单数据,心理痒痒的都能想起吴莫愁的… 一发开奖截图,心理又暗暗的庆幸自己幸好没有刷的…个人玩家居多。
二、两耳不闻窗外事,一心只刷动销店。一开始就在刷,一直到最近风声很紧才停下来。
三、公司有一个团队或者1个组的人在玩,没有梭哈,也有排斥,能玩我就拉一个队伍赚一波,成就纯赚,败退回原位。
四、刚知道刚上道,就遇到低谷期。
我觉得有意思,是因为几乎是同一时间见证了这4类的过程。
胆识、眼界、格局、资源,一览无余。
再回头看开头那句“动销一刷,帕拉梅拉”
不是开玩笑的,当然回到解放前的也不少。
至此,我深深的感受到,店群,已然是一个综合学科。
群体,很庞大。
软件,很成熟。
方法,很多样。
思路,很开阔。
花活,也TM很多。
… …
再说回「精细化」…
在我的记忆中,每一次玩法的终结,精细化都会被推到高潮。
精细化,是节点,是里程碑。
精细化,也是信号,是行业内某种玩法结束的标志。
精细化,也是另外一种开端。
Ta代表着,从此一部分玩家开始完全走进规则内。
也代表着,另一种黑科技在生出萌芽…
到底什么是精细化?
采集上货的时候,采集玩家对裂变玩家说,裂变是精细化。
裂变玩家对单类目裂变玩家来说,是精细化。
不裂变玩家对所有裂变的玩家来说,就是精细化。
蓝海玩家对不裂变玩家来说,就是精细化。
链接数控制在1000的对2000链接以上的来说,是精细化。
刷单的对每天怼数据铺货的来说,是精细化。
1拖50对1拖500的来说,就是精细化。
1拖6对1拖50来说,就是精细化。
后期优化产品对不优化的来说,就是精细化。
上买家秀的对只补销量的来说,就是精细化。
出洋淘买家秀的、精准关键词进店的、做小爆款、直接正面和上家总店竞争的…
啊啊啊啊啊啊!呀呀呀呀呀呀呀!哦哦哦哦哦哦!
每一次对上一次的思考,
每一个月对上一个月的重新审视,
每一次和不同的大佬交流被洗礼以后,
精细化TMD到底是什么?
店群为什么要精细化?
精细化是唯一的出路吗?
S单,就一定不对吗?
什么是店群?
店群的核心到底是什么?是店还是群?
精细化一定要具有可复制性吗?
为什么官方的每一次调整都是在无声的引导玩家们走正道?
为什么我们不做传统电商?
传统电商是什么?
为什么传统电商玩家也来搞店群?
为什么大家在微信群里看到的那个电商大法、致富秘籍、打开后都是一个大大的「刷」?
如何不同视角看待店群黑科技?
...
声明:以上我说的都是错的。
淘客们博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