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期的标题有点吓人---店群的至暗时刻。


不知不觉中,我们仿佛已经陷入的重重包围。近期不论是淘宝,天猫,苏宁,京东,1688乃至于我们最熟悉的拼多多都对店群行业增加了许多新限制。
上周的淘宝对拼多多单号的使用限制大幅增加,那时许多出多多爆款的小伙伴一顿吐槽。天猫方面的打假和刷单成本一直得算进经营成本中。苏宁更干脆,店都下不来了。
我去年在文章中设想的多平台操作,简直出师未捷身先死。
至于我们熟悉的拼多多,也是各种幺蛾子。好不容易搞定了开店,它(请允许的用它,而非他/她,你懂得)
又限制你token采集转换;好不容易代理ip稳定了个把月,最近又被搞废了。
几乎没有一个月是安心渡过的,简直心力交瘁啊!
最近大家上爆款数据出单不易,一窝蜂的全去玩同行数据。同行数据出单确实快!那家伙,一上架恨不得过2小时就能出单。我的运营助理海星最近也沉迷于同行数据。
当然,我对他唯一的要求是不减价,其他爱咋咋地吧。老板只看最终数据~
但是同行数据的弊端也非常明显,持久力不足。需要持续上货,持续获取新的数据。软件一旦不稳地,他最近就懵B了。
截流一时爽,上头,上瘾!
大方向上来说,平台对我们店群玩家确实越来越不友好了。新人进来没有老司机带路,不被割几次韭菜完全找不到南北。
市面上的软件看起来越来越多。其实背后的开发团队就几家,大家如果有兴趣 我专门开一期讲讲店群软件开发者们之间的草根崛起,风花雪月,爱恨情仇,相爱相杀,始乱终弃...那也是相当精彩的。
店铺经营的成本也越来越高。2018年,无非出个软件费。如果你店够多,折算下来每家店20元/年。
现在到好,上货软件,采集软件,token,代理Ip,api,拍单软件,店铺优化软件。连微店删除都得买工具。
难怪有同行抱怨,我们不在买软件,就在找软件的路上。软件商成了卖铲子的人(旧金山淘金的故事了解下)。
千难万难的把店开起来了,开店已经花了不少钱找了不少人;满怀激情的准备投身店群经营事业大干一场时。你会发现这仅仅是入坑的第一步......
毕竟,实体开店最幸福的时刻就是装修进行时,那时的你好歹还是个甲方。
开店之后? 别问,问就哭了。
开店要装修,项目投资先付出,店群之路也差不多。这些咱都认了!
付出这么多,咱的目的是啥?还不是期望店铺能赚钱,单店收入日过百,月过万。
但事实,又狠狠的给你浇了一盆冰冷的海天酱油。有点甜,有点咸,有点难受,有点懵B。
怎么实际情况和小伙伴们,群友们,大神们说的不太一样呀。为啥我的10家店,都上满5000了还是不开单呀。这时候你又会急于去各个群里,圈子里找答案。
是不是方法有问题(那是肯定的),那咱得学习!
看看这家:3天起店,单店月入5000;
看看那家:7天起店,单店月入10000;
还有一家:喔嚯,好家伙,只要开足50家店,带你年入百万!
原来市场真的这么好,我不好是我的原因,是我没有掌握核心科技。
我要去学习!我要成长!!
我要年入百万走向人生巅峰!!!
花个三五万学技术这算啥?收获和付出成正比!
鸡汤喝多了,想法倒也简单。爱这些白小纯。
洗脑成功,再给你打个折。
对方收到一条新消息:支付宝提醒,您收到一笔9999转账。
后续如何?你们自己在评论里说吧。
今年玩店群的新人真的很难
第一难在行业处境
第二难在平台限制
第三难在开支增加
第四难在水货太多
第五难在不知进退
今天先到这里,行业很难,但有人不难。
他们凭什么突围,
先干了这碗毒鸡汤,醒醒脑。
请听下回介绍。
淘客们博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