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了个视频。
关于在哪里做店群的问题。
之前其实探讨过,无非就是小城市大老板,大城市小老板的区别。
我想不想离开广州,想肯定是会想的,但实际上,我离开了吗,没有。
首先是,如果我离开广州,回到老家,我并不会因为在广州待过,而有什么优越感,大家只会觉得你混不下去了,回老家来了。
当然你可以解释,你可以掩饰,但是你没办法改变大家的想法,大家也不会因为你的回来而有想法的改变,所以未来的时间里面,沟通成本对于很多人来说,其实是一个很大的弊端。
其次是期许和期待,大城市到小城市不是所谓的降维打击,只不过是相对来说的,战略场地转移,如果场地发生了偏转,一切的一切,也都变了。
我对这个玩意没什么太多的感统深受,在一个地方待久了,就会被当地的很多东西给感染,如果融入了,说明其实适应了,如果没能融入,说明很遗憾,这么好的地方,没机会适应,回去自然只是时间的问题。
后面探讨的是模式问题。
你觉得店群是劳动密集产业吗?你觉得店群是劳动密集型的项目吗?
这取决于你,为啥取决于你,取决于你的环境,你的圈子,你的周围的人以及你对这个的感官和所有状态。
以前我觉得店群是个劳动密集型的产业,所以一定要人多,其次就是多人的情况下多店,甚至前几年我还是非常羡慕有些店群公司,轰轰烈烈的几十号人。
疫情这三年过来了,几十号人的店群老板开始羡慕我了。
他妈的,你们就这么几号人,也能做这么多店?能活的这么滋润?
渐渐地,其实我开始明白了,很多东西真真切切的解释了许多本身看不懂的逻辑。
那个视频是很好的切入点,这篇文章则是很好的答案。
店群在我眼里,不是劳动密集型的项目,他可以变得人工化,智能化,数据化,数字化,以及批量化。
能够理解web3.0的能看懂我做的事情,在干机S的也看得懂,但是干拼上的看不懂,干截流的看不懂,干做标题的看不懂。
有时候人生很多事情不需要太多交流的,就像他的项目,其实适合你或者不适合你,他的管理模式适合你或者不适合你,你从一开始就是知道的。
扬长避短是什么意思?是我们都应该考虑问题。
你开始做天猫店群了,如果你在镇里,你会舍得把这个店铺给你隔壁三叔的儿子做么?
你敢吗?你不敢。
因为你知道他的工钱和这个天猫店的价值是完全不匹配的。
我们干批量的就敢,这确实不是因为钱多少的问题,这更多是因为在一个成熟的模式和体系里,店铺看似重要,人员看似重要,动销看似重要。
但是在整个模式里,这些看似好像又不是那么重要。
密集型店群最看中的是什么?是老板。
老板得做决策,老板得有时候事必躬亲,老板得围着大家团团转。
老板得花更多的管理成本,好好打理自己的事业。
你想过老板的生活吗?那你就回老家干店群吧。
淘客们博客